解锁香榧林里的“幸福密码”

来源:火狐直播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7:39:23

应用场景

  初秋时节,走进诸暨市赵家镇,一片片香榧林在阳光下泛着金绿的光泽,山风拂过,榧果轻轻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富足与生机。蜿蜒的乡村公路从林间穿过,将一个个村落与市场、游客、生态相连。曾经,这里是远离城市的山村;如今,它是全国香榧种植核心区、国家级生态乡镇,村民们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指引下,走出了一条“以绿生金、以路兴业”的共富之路。

  香榧,是诸暨市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经济作物,也是会稽山脉特有的“绿色宝藏”。

  赵家镇位于古香榧群核心区,镇内500年以上古树达2.5万余株,千年以上古树超2700株。香榧从开花到成熟需三年,被称为“三代果”。

  过去,赵家镇香榧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由于交通路况不佳,收购商难进、游客难来,农户常常愁销路。

  “以前香榧从山上运出来,一趟要走上几个小时。”赵家镇相泉村村民何林回忆说,“有时候一担香榧卖不了几个钱,还怕下雨滑坡。”

  转折出现在近几年。随着环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美丽公路诸暨段建设推进,赵家至坑口、坑口至钟家岭等道路陆续改建升级。昔日狭窄泥泞的乡道,变成了平整亮丽的“生态景观路”:缆索护栏与山体相映,太阳能路灯点亮山夜,交通环境全面改善。

  “这不仅是一条路,更是香榧通往市场的路。”诸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近年来,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指引下,交通部门在道路规划设计中,将生态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步考虑,既为山区群众打通出行通道,又最好能够降低林地破坏、保持山体原貌,让“生态路”真正成为“致富路”。

  在赵家镇西坑村的村镇道路建设过程中,实施工程单位在现场勘察时发现,路线上有一棵百年香榧树。它的根系深扎山石,枝叶繁茂、树冠如伞,几乎成了村子的“地标”。最初,工程设计的具体方案计划将其迁移,以便线路更加笔直通畅。但交通、林业等部门联合踏勘后,决定“为树让路”,不破坏原始生态系统。

  “那棵树是我们村的老宝贝,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。”村民骆大爷至今记忆犹新。当时交通部门和镇里一起专门召开了意见征求会,村民一致表示希望保留古树原地生长。最终,设计单位重新绘制路线图,调整线形,让道路顺山势蜿蜒而上,与百年古树和谐共生。

  如今,这一段公路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打卡的热门地。阳光洒在黑亮的沥青路上,古树的枝叶在风中轻摇,树影斑驳在公路上交织出一幅“路在林中行、车在画中游”的山水画卷。

  “修路不毁景、造景不伤绿,这是我们坚持的原则。”该负责这个的人说,美丽公路建设不仅是“铺一条路”,更是“绘一幅画”“兴一方业”。

  在赵家镇,古老的香榧树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,更是当地人共同守护的“绿色遗产”。走进西坑村、上郭岭村,一棵棵古榧静立山间,枝叶葱茏、果香氤氲,见证着岁月流转,也孕育着乡民的希望。

  为守护这份生态财富,赵家镇邀请林业专家定期为古树“体检”,并发起“古树香榧认养”活动,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,既为榧农增收,也提升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。镇里还建成香榧质量追溯体系,扫描溯源码即可查询古树位置、生长环境、农户信息和采摘销售情况。目前,全镇已为2700余株千年古榧建立电子档案,实现实时监测和数字化管理。

  “有了这套系统,古榧不再只是‘看得见的树’,更是‘摸得着的品牌’。”赵家镇副镇长徐永裕说。

  生态与产业的良性循环,正让这片群山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在赵家镇的冠军香榧公司生产车间内,自动烘烤机、智能分拣线、真空包装机整齐排列,香榧果香弥漫其中。通过技术改造,此公司实现了“榧果全利用”:青皮提炼成香榧精油,榧壳制成活性炭,榧渣发酵为有机肥,一颗香榧被“吃干榨尽”,成为绿色循环经济的缩影。

  “过去交通不便,青果采摘下来光运输就要折腾半天。现在道路改造提升了,效率翻倍、成本下降了20%。”公司副总经理杨光明说。得益于产业路通达,企业年产值已达1.2亿元,产品远销北上广。

  道路的畅通不仅带来了公司发展的“加速度”,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重构与升级。去年,赵家镇推出“强村+强企”合作模式,由5个核心产区村联合成立“众榧联”强村公司,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建“中榧联”共富平台,打造“赵家古树香榧”区域公共品牌,统一加工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。2024年,超50万斤古树香榧青果通过该平台实现高质量流转,直接带动2000余名榧农增收300多万元,“古榧资源”真正转化为“共富资本”。

  与此同时,为规范市场,赵家镇还联合中国条码协会等机构制定了《古树香榧追溯导则》团体标准,确保每一颗香榧都能“来源可溯、品质可信”。

  如今,镇里正谋划新一轮产业提档升级——将泉畈山口茶厂的闲置厂房改造为集初加工、精深加工、仓储物流、科研中心、科普体验、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未来产业社区。届时,一颗小小的香榧将在这片山水之间,完成从生态产品到文化符号的蝶变。

  此外,新的产品与业态也不断涌现:香榧油、香榧巧克力、香榧面膜……一颗小果实,正在成为连接山林与城市的“共富纽带”,也让“绿水青山”真正变成了“金山银山”。

  “终于和朋友一起打卡了走马岗古道,沿途满是香榧林,我们好像走进了现实版的‘绿野仙踪’!”在诸暨市赵家镇宣家山村黄坑自然村,不少徒步爱好者在山间呼吸清新空气,感受“治愈之旅”。

  走马岗古道的走红并非偶然。赵家镇依托会稽山古香榧群的生态底蕴,挖掘生态旅游资源,发展休闲旅游与康养产业。镇里与交通部门规划建设了约80公里的“香榧古道徒步系统”,以“生态修复、文旅融合”为核心,串联香榧林、古道遗迹与文化节点,推出越野、自驾、徒步等精品线路,带动香榧采摘、民宿餐饮等产业蓬勃发展。

  其中,走马岗古道最具人气,全程约5小时,沿途古树参天、溪流潺潺。人气旺了,山村也热闹起来——咖啡摊、停车场、农家乐纷纷出现。85后村民赵文喜开办的“走马岗农家菜”,周末日营业额可达8000元。她笑着说:“香榧古道火了,我们村也旺起来了!”

  旅游兴起的背后,是交通基础的提质升级。近年来,在诸暨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和支持下,赵家镇对村内柏油路、旅游通道和停车场进行了系统改建,拓宽了进山道路,设置了会车点,安装了路灯和指示牌,极大改善了游客出行体验。“以前上山要开半小时的土路,现在几分钟就能到农家乐门口。”赵文喜说。

  道路环境变好了,游客多了,生态保护的压力随之而来。为守护这片“绿色财富”,赵家镇倡导“每一位游客都是护绿者”。赵文喜就是最早的发起人之一。她在村口摆起桌子,免费发放垃圾袋,发动村民和游客参与“净山行动”——每捡一包垃圾就能兑换洗衣液、小礼品。活动逐步扩大,参与者从村民延伸到外地游客,形成了自发行动的“绿色风尚”。

  “刚开始是我和几个老人清理山路,现在很多游客一来就会主动拿袋子。”赵文喜说。后来,她又和村委会联合推出了“走马岗净山英雄榜”,每月评选出“最美净山团队”,给予纪念徽章、帽子等奖励。一些社会组织也去参加了,捐赠物资,助力环保。

  “绿水青山带动经济,同时又能反哺环境,形成良性循环。”赵文喜说,“只要保护好这片山,客人自然会一直来。”

  如今的走马岗,不仅是徒步爱好者的“诗与远方”,更成为生态产业共赢的样本。据统计,2024年,赵家镇共吸引游客超110万人次,民宿和农家乐营业额超3500万元。山路弯弯延向深处,也延伸出村民们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。

上一篇:权益价3369万起 智己LS9敞开预售 配“恒星”超级增程体系

下一篇:奶茶店“打卡墙”

返回列表